2、在每个角落与天主相遇在领受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中,今天在我们的时代,我们与耶稣基督相遇,分享天主的生命,参与天主圣三的生活。我们通过天主挑选的人与天主相遇,同时,我们也通过特别的物件与天主相遇。
他最后甚至羡慕以色列人的命运,愿自己的死“有如义人的死”(23:10),即分享他们与天主亲密的终局。4.问:巴拉克听了巴郎第一段预言后的反应如何?
因此,百姓应常常在喜乐时与肋未人分享,并不可忘记他们(12:12,19)。这也启示我们今日对教会圣职人员的支持与关怀,应当成为信仰生活的一部分。问8:当百姓进入安居乐业的应许之地后,应有什么态度?
我们基督徒也要记得利用每一个机会光荣天主:用自己的生命光荣天主(罗12:1)、在言谈举止、衣着食物等上面光荣天主,在祈祷中光荣天主,让天主也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乐。
现实启示:私人财产权是天主设立的秩序的一部分,教会也尊重合法财产权(参《天主教教理》2402–2406),鼓励正义分享资源、但反对不义侵占。
二十年的旅程,让我们看到了神学院的成长。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管时光怎样流转,唯一不变是爱主真情。
从二零一四年开始这趟旅程,大家一起默想真福八端的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而二零一五年的主题是:「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8)。
宗主教在近一个世纪的信仰旅程里,他在信仰的海洋上,无论风多大,不管浪多高,他凭着对主的信和爱,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份信仰的精彩和力量,与其家庭的信仰陶成紧密相连。
在历史部分,文件展示了教会如何从一开始(确切地说,是从玛2:13-15中流亡的圣家家开始)就陪伴着移民和流亡者的旅程。
这与天主教人在天堂里默观、赞美天主,分享其天主性近似。大乘佛教连魔鬼最后也会得救。天主教的教父奥力振也持此说,但后来被斥为异端,我认为此说和天主教的否定神学(伪狄奥尼修斯)应可以成为两教的沟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