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食指,教宗强调了团体的重要性,邀请众人增进团体共融,好能变得更幸福、不孤独。教宗表示,孤独和封闭会摧毁青年。自私自利的选择会给心灵留下巨大的空洞。
(《天主教教理》236)天主圣三的奥秘很难理解,但可幸的是,我们能透过祂为我们所作的一切,好好地探见到祂的本性。
世人期许基督徒能一以贯之地做共融和团结的见证人。在这方面,使徒若望的话非常有启发性:“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
一个好的、信仰素质高的教友,不仅只停留在一个"信"字上,而更重要的是他能活出信仰,见证信仰。
同往常一样,我是当场与小孩子们祈祷的,但我能真心地说“阿们”吗?我并不相信天主能做到。哦,是的,我知道他是无所不能的,圣经上是这么说的,但那是有条件限制的,不是吗?
所以我认为在弥撒上台前,能多提供一些自由活动和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对教友来说十分需要的。
施明德说:“宽恕不是姑息,也不是通过原谅别人来获取阿Q式的精神胜利,更不是强者对他人施舍怜悯时所具有的倨傲姿态;宽恕是一种善意与善行,有善意者能自我肯定与超越,有善行者能改变社会,使社会进步。”
问题三十三:接受圣神能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初世纪一位伟大的神学家证道者玛克希慕(MaximustheConfessor)这样写道:“天主圣神不离开任何受造物。”
我能给你的要比你地上的父亲多得多(玛7:11)。因为我是你最成全的父亲(玛5:48)。各样美善的赐予和完善的恩赐都是从我这里来的(雅1:17)。
所以,我们的信德不是凭人的智慧,而是凭天主的德能(格前2:5)。每个人的信仰经验都是不同的,每人都有他各自得自天主的恩宠,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格前7: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