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必须开放和扩展,基督徒必须是“外向”,他们的这个特点来自耶稣,祂使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成为一持续的旅程,目的是接触的每个人,甚至在其相遇中在某人那里学习。
对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片面解释,将敬礼圣体只限定在举行天主召集祂的子民的庆典时刻。这种将信众与感恩圣事的耶稣的关系仅集中在弥撒圣祭内的思想,有可能使耶稣在人整个生活中的临在消失。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耶稣基督的洗礼。对观福音书都给我记载了耶稣的受洗,福音书所给我们描述的主耶稣的洗礼不仅是一个礼仪,而更是指向耶稣将要开始的新的生活,新的使命。
编者按:在“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服务华人教会的潘神父,应信德网之邀介绍了当地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并分享了疫情期间的信仰、生活情况。春暖花开的季节,新冠病毒疫情肆虐,让整个世界感到很无奈。
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着,凡是提起她老人家的时候,邻里的脸上展现出的都是赞许的笑容。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接地气,刘奶奶是践行这一美德的楷模。
于是他自己便成了葡萄树,为我们结果实和酿酒,即他的血成了爱的果实。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耶稣的血变成我们的血,我们领受了新身份,在他的体内和血中与永恒的爱结合。
从信仰的角度说,可以认为是天主的试炼。我们可以没有痛苦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前提是你必须是在天堂里,在天主内。其它情况下,痛苦是肯定有的。耶稣都避免不了,你我血肉之躯,肯定是在所难逃了?
最近,王神父的忏悔引起教内外的极大关注。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下午向圣母像献花之前发表了一篇讲话,他说,我们聚集在这尊历史性的圣母像前,它被鲜花环绕,是罗马市民敬爱耶稣的母亲的表达。
1、区分“讲道”和“见证”我们先来区分“讲道”与“见证”这两个概念:耶稣讲的“道”、传的福音,都围绕着天父之家、天主之国(若14:2;玛4:23),同时他也行奇迹,为人治病、驱魔来辅助所宣讲的天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