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生活中为了发财升迁、平安长寿等实用目的求神拜佛、修身养性之类的仪式化,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了的宗教活动,实际上只是一种神话记忆,一种迷信活动。宗教与迷信有层次上的区别。
为此,她愿意向这些人下跪;她立志要服侍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她放弃了安适的修女和教师生活,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之中,五十年如一日;她的追随者们为了让服侍的对象觉得有尊严
由此可见,圣体与圣言和每个教友的信仰生活应三者并重。在此我们可以聆听一下黄敏正神父的分享,关于弥撒感恩祭礼中,圣言如何加深我们对圣体圣事的认识。
年轻的修生,希望你能铭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的经验教训,忍受拼搏的劳苦,攀登的艰辛,不断倾付心血汗水,常燃爱主爱人心火,竭力克服人生旅途及奉献生活所能遇到的困难阻逆,不断充实自己
一直生活在衣食无忧中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出灾民那种凄惨的处境:房屋倒塌、家产流失、田地荒芜……许多贫穷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生活几乎陷入绝境;许多富有的家庭也因此走向了贫穷,体验着人生的另一番滋味:灾难以及它所带来的伤痛
两天的活动留给人许多深刻的思考,同样在困境中起步,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后,宁波教区牧灵和福传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寻找住房的难题我儿子叫晨曦,九十年代初赴德国留学,享受德国主教团对第三世界国家留学生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家属还可以陪读,供给生活津贴。第二年,晨曦把媳妇和四岁的女儿接了过去。
这意味着有引发问题的一种生活风格。你为何这样做?你为什么总是高兴?为什么你那样平静?向人提出这些问题,我们能够说是什么人征服了我们的心。”
因此,在当初基督信徒团体便开始度以一周一循环的生活,并以与复活的上主相会为循环的节奏。
老伴从小生活在农村,一直到七十年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农村普遍十分穷,我们临县更穷,普遍饿死人,吃尽苦头。在那种苦难的情况下,她对父母十分孝敬,有点可口的总是给老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