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俊阳不懈祈祷、循循善诱下,原来不认识天主的陈淑兰很快便领洗进教,不断学习教理,与他一同崇奉天主,善守圣教规诫、参与主日弥撒礼仪,陆续添了二男三女。
我难过的是我春节在家过年时,也没有去看望她,我总想,以后有时间了,去看望她……在大约一个月前,见到姑妈,是在家乡的教堂,有次举行弥撒,我送圣体时见到她,她头上披了一只黑色的帕子,跪在圣体栏杆的西边,我心里很感动
这位圣人每日举行弥撒,在圣体前祈祷,听告解。他深信司铎热心的生活取决于他每日举行弥撒;相反地,一位司铎生活开始懒散,就因为他不重视弥撒。
因而,他们以“不做弥撒”为法宝来抗议教友们对他们的不敬;他们面对普通的教友们并没有谦卑受教的心;他们时时处处显得高人一等,因为他们可以拒绝给教友们送圣体;更有甚者,有的司铎将弥撒当做一种交易,没有献仪就不做弥撒
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总主教1月24日天主圣言主日主持弥撒(梵蒂冈新闻网)“天主永远不会远离我们人类,也绝不会厌倦我们。”
2010年,主教座堂正举行弥撒时遭袭击,48人丧生。教宗说,“伊拉克教会是一个殉道的教会”。教宗也提到他在摩苏尔和克拉克斯举行的活动中发出了友爱的讯息。
神父多是弥撒、礼仪和圣事型的神父,教友多是念经祈祷型的教友,缺乏参与精神。瞻礼节日的文艺活动,多是青少年的节目,老年人登台献艺的太少。我们的修女对于传教是有信心的,但往往缺乏教理知识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农村又多了两个专用弥撒点,两项共投资10万元。我们堂区的阅览室每年都在增添新书,今年又新进价值2000元的各类报刊杂志,所有购进书籍都严格把关,免费供教内外朋友借阅,借阅人次也是逐年倍增。
在场的教友表示:还记得1997年的十一月在所买的破旧房屋内举行已经在临江相隔四十多年的第一台弥撒时的情景,姚神父在弥撒讲道中激动的表示——明年这时将有一座新的教堂会出现在你们的面前姚神父表示
尽管语言不通,但弥撒礼仪是一样的,时间长了本地教友、修女、神父、主教也认识了我这个中国教友。有时进行一些简短的交谈,借着手势表达思想的时候让我真正体会到语言不通的痛苦,有时无法表达,只能相互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