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快乐有很多配套,就好像建了一座50层高楼大厦,要住人就要通水、通电,有医院、学校、商店、保安,否则再漂亮的大楼也住不了人,扎根信仰,投身社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注目永恒这些就是快乐的配套。
再过了三天,身体完全没有问题了,开始了正常的居家生活。他很感激我们的志愿者,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他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那种状态下,如果他去了医院,很可能会交叉感染,或者至少他要被隔离14天。
所以,我们如果要“宽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首先(1)要面对自己“痛苦的记忆”,然后,沿着“记忆”,(2)回到所形成的“经验”,再通过“经验”而(3)回味正视当时的“经历”。
其实,当第一批工人在一大早被雇佣时,他们已经得到了主人的“仁慈”,他们得到了渴望的工作,已经心安了,有希望了,不用再担心害怕了。
随着礼仪年度的进行,自将临期开始,直到常年期最后一周,信友透过各个庆节、礼仪日的举行(弥撤、圣事等礼节),以圣事的方式,实际上能与基督的全部救世奥迹接触,也就是说,礼仪可使基督在世生活的每个阶段、每个重要事件再“
那没有人再可以陪你前去的地方,那你无法带任何东西前往的地方,我就在那里等候你,我会为你把黑暗变成光明。圣咏这句读起来像是复活的主和我们交谈的话,同时也是对圣洗圣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说明。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只在那年杭州朝圣弥撒礼中与董大妈—我的德兰义母匆晤一面,两地遥隔,未能再叙!义父自撰的挽联是“一生相勉我难忘半世艰辛君独当”,于此可见他们情爱之深!
四旬期是一段悔改、祈祷、分享的历程,邀请我们团体或个人再活出那来自生活基督的信德、天主圣神的嘘气所激发的望德,以及从天父慈悲之心、永不枯竭的泉源所涌流出来的爱德。
在每一次人生的转折点,主耶稣也是先祈祷,再做出决定。祈祷是我们生活的高峰;生活是祈祷在实践福音中的流溢。
再从东向西看:中国的思想比想象更包容收藏于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当代画家李根之作《对话——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文化盟约》,再现400年前这对友人的亲密交往:摆放着地球仪和各式书籍的木桌两旁,身着儒服的利玛窦与官员着装的徐光启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