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的渴始终指向另一种渴,正如祂向妇人解释的:‘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并知道向你说:给我水喝的人是谁,你或许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若四10)。
世俗思想严重的人,总会以世俗的伦理道德衡量生活,常会将哀矜施舍视为愚傻,将忍耐退让看作软弱无能,认为智慧就是要在才能技巧钱财物质等方面超过他人,而信仰却要求我们谦卑、真诚、温良、守信,即使需要吃亏忍辱也会甘心情愿
它要求我们单单看准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
渴望天父赏赐的共融恩宠,找到大公合一的唯一道路,就是在众多青年、老年人、儿童所背负的十字架痛苦中找到这道路,他们常常面对剥削、无意义、没有机会和孤独的痛苦,而耶稣在注视天父和我们这些祂的弟兄时,从未停止呼求众人合而为一
我在福音书中最喜欢的一段是「神贫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不假装用自己的力量做事,而是求天主使用它们。传播信仰的力量不在我身上,而是通过我工作的天主。」
……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6-38)主耶稣在召唤我们:孩子,你愿意来为我工作吗?你愿意为我牧放羊群吗?
答:教宗最喜爱的祈祷文之一乃是他现在邀请我们在这10月份祈祷的那篇经文:《求圣母护佑颂》(Subtuumpraesidium),我在书中也提到这祈祷文。
教理和长期教育需要大量的精力,并要求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我们以简朴和强烈的参与,再次庆祝厄玛奴耳的礼物。
双方也都敬爱圣母玛利亚,「穆斯林妇女准备分娩时,往往会呼求圣母的庇佑」。斐洛尼枢机最后总结道:「世代以来,基督徒与穆斯林和睦共处。因著开明的政治,双方之间的共通点今天理当得到加强。
注视他,永久地瞻望他和他的诺言,把罪过产生的痛苦交付于他再求宽恕。由忏悔产生的忧苦是必需的,因为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再不反悔的悔改,以至于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