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德的观点看,除了天主之外,父母便是人最大的恩人,生养照顾,无微不至;呕心沥血,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关怀爱护;从小到大,不断付出劳累、汗泪和牺牲,实可称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自然也是人首先应当知恩报爱的对象
第二种陷阱是趾高气昂:有时候,以助人为本的机构会在自己应当服务的对象面前,表现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宣召通常是向上主祈求对典礼施恩祝福,而最后祝祷的对象则是会众。负责这个部分的比曼是特拉华州威尔明顿一间黑人教会的牧师,同样和拜登相识多年。
而这一趟意大利之旅,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美丽的圣艺和礼仪空间的大门,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兴趣,更让我有机会,将所学、所见,运用在撰文、演讲、教学、福传上,丰富了我服务的对象。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回想起当我还在初学时,导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预备道理时,首先需要了解对象的实际背景。那个故事是关于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荡子的比喻。
教宗回到“方济各的经济”的灵感来源,那就是这位亚西西的圣人以穷人和贫穷为选择的对象。教宗说,光“为穷人或与他们一起努力”仍然不够,应“开辟新道路,让穷人自己成为改变的主角”。
教宗也强调,“福传的对象不仅是他人,不仅是那些信奉其它信仰或无信仰的人”。而“我们自己、信仰基督的人及天主子民的活跃成员”也应接受福传。
“人的德行植根于超性的德行……(超性的)这些德行以三位一体的天主为根源、动机和对象。”(《天主教教理》1812)原来如此!又回到了教会一贯的训导上:一切意念和行为,应该朝向天主。
福音并没有把这个管家当做我们效法的对象,而是要我们学习他的精明能干。事实上,这个福音比喻结束说:‘主人称赞这个不义的管家,因为他办事精明’(路16,68)”。
最后有两位老人代表大家激动地上台发言:他们感谢天主、感谢堂区对他们的关爱,刘金喜教友还讲了他的身世: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可以说房无一间,地无一塄,靠奶奶拉扯大,受了很多苦,但天主眷顾了他,给他找了个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