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发生这事,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固封于自己的思想,而这思想正是天主想改变的地方。教宗于是自问自答说,为什么有人向得救关闭心灵呢?
(弗5:19)(教理1156)在天主子民举行礼仪庆典时,各种标记(歌咏、音乐、言语和行动)和谐地运用,若越能以当地固有的丰富文化表达,就越能表其意义,收到更丰富的效果。
当地农民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们最爱吃的花生,然后就静候佳音。
恰恰正是这一创举松动了天主教固有的严格框定,使之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融为一体——就这样,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历史久远、传统积淀深厚而造就的保守、谨慎和封闭的心灵,在这个民族所崇拜和依托的“孔圣人”的感召下,
君子不重则不感,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中庸”之道被孔子认为是至德,而“上善若水”,则是老子以水喻人之完善的人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无,故几于道。”
教宗说:‘君王随後谕令全国,使各国民族合成一个民族,全放弃本国固有的礼俗’(加上一41-42a)。这就是划一思想,这就是世俗。
今天的教育界存在新实证主义的倾向,也就是传授固有的事物,传授固有事物的价值观,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基督传统国家,也出现在其它传统国家。教宗评论道,我认为,基督徒教育的最大危机是对超性的封闭。
虽已通其一,固亦不可不补习拉丁,而先习拉丁然后及其他,则事半功倍,而学益有根底焉。”下一篇请读:《张充仁与土山湾》
热忱固不可少,信德尤为重要。有人很欢喜地接待,用心地聆听,似有相见恨晚之情;有人冷言相讽,恶语嘲骂;更多的人只为猎奇热闹,与相邻闲话而已。
教宗宣布司铎年在于重申司铎的成圣使命及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强调传教是司铎生活固有的本质,“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6:15),由此,表明司铎传教使命在本质上不同于平信徒的传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