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参加了信德文化研究所主办的2009年依纳爵灵修讲习班、河北神父1995届同学毕业十年聚会等活动,并回到阔别已久的信德之家,看望了“信德”、进德公益和进德老年之家的同事及老人们。
她的自传“心灵小史”及灵修“小径”的价值在今天特别牢记在人们心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她的灵修精神呢?
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九千多位朝圣人士,向他们讲解中世纪罗马式与哥德式主教座堂建筑艺术对当时人们产生的信仰教育作用,指出美是会晤并爱天主最吸引人的途径
他常常教导人们:“作为天主的子民,就必须时时处处严格把握自己,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记得村里人都称呼他为于修士,后来被祝圣为神父,大家总是投以赞慕的目光。
在痛苦之中,也总有人来给别人生命力,苦难可以让人们彼此接近。这是一个奥秘!妇女往往先以帮助和安慰受苦者,她们是蒙祝福,赋有这同情心。我也想起今年一月中的海地地震,当时仁爱会修士修女们正在那里。
不过,所有客观和有见识的人士都知道,这问题比人们所议论的大得多,如果只集中于谴责教会,就会将人引入错误的景象中。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教宗解释这句话说:“这句话的新颖之处在于,天主让人看到他,天主显示了自己,他不再是人们寻找却找不到,遥不可及的天主。
当时,我们住的自然村教友还不足100人,老人们传说,我们的村子只要超过100人就要死人了,人口马上就得下降,我想一定是那时候的卫生条件太差了的缘故吧。
牧人们教导我们的正是这个首要性。我们愿意效法他们,不让一切日常生活的要事压扁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内心的自由,把其他的心思顾虑,不论多重要的,都放在第二位,以便接近天主,让祂进入我们的生命和时间中”。
如果司铎不教导人们关于基督的道理,不在爱德的补赎和加尔瓦略山的祭献——弥撒中和基督相遇,那么诸如传教或讲道等其他司铎工作,就缺乏稳固基础。请容我再说一点关于神圣的祭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