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刚聆听的福音比喻(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路十八1-8)包含一个重要教导:人应当时常祈祷,不要气馁(1节)。因此,我们不能只在觉得有需要时偶尔祈祷一下。耶稣说:应当时常祈祷,不要气馁。
教宗从福音中慈悲父亲的比喻展开这次默想的内容(路十五11-31)。这位父亲的小儿子在远方把财产挥霍尽了,只好靠放猪维生。他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但他不只没有寻获自由,反而沦落为奴隶,因此开始思念故乡。
一、认罪悔改迎救主两千年前,洗者若翰在约旦河沿岸宣讲悔改,呼吁人寻求罪过的赦免而更新生命(路3:1-6)。主耶稣今天也通过圣教会呼吁我们悔改更新,迎接上天的祝福。谈到认罪,对于我们华人而言有两个挑战。
正如耶稣所教导的那样,我们只有为祂的爱丧失自己的性命,才能真正赚得性命(参閲:路九24)。
放下一切,跟随耶稣在路9:57-62节中,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耶稣:你无论去哪儿,我都要跟随你。
当年三月,妈妈准备给天主第一个感恩;适逢澳门有一个名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拜苦路圣像巡游。
(路10:2)2017年9月6日,笔者在江苏南通举办的第42届亚洲夫妇恳谈会上,得知印度夫妇恳谈的主席夫妇Valentine&AnnaCoelho育有5个子女,其中只有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其他3个儿子和最小的女儿
(路23:34)他不仅不许天国臣民胸怀仇恨,还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当爱你们的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
(路1:37)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罢!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
(路十5):教宗首先以耶稣派遣门徒们出外传教时的这句话向所有期待和平的男女表达他的祝愿,阐明耶稣所指的这个家乃是每个家庭和团体、每个国家和大洲,也是天主托付给我们照料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