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会都要研究与宣教有关的一切细节,制定教会在本地社会与文化环境中最合适的宣教策略;要简化宣教材料,解决让别人听什么、看什么、信什么的问题——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使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什么是基督教
看到堂区方方面面落后的状况,教友们的信仰素质参差不齐,基督的爱催迫着孟神父首先从教理入手,找寻亡羊,举办儿童及成人要理班,圣歌培训,组建鼓队,管弦乐队,堂区涌现一大批年轻的信主爱主的虔诚教友。
可是事实是,看到同一批进单位的人,很多比我成功,特别是看到一些虽然信了天主,但是不参与信仰生活,甚至犯罪跌倒的人反而很有成就,心里就会特别不平衡。
其实,死后复活的事,耶稣早就与宗徒有约在先,他曾几次三番向他们预言,但当耶稣死后,他们却惶惶不可终日,如惊弓之鸟,所以复活后的耶稣理所当然地“责斥他们的无信和心硬”(谷16:14)又不得不对他们重申:“
写给未来的信如今多数80后已走出校园,处于择业阶段,他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他们常说越长大越孤单,上网喜欢隐身了,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一人一台手机,也是各玩各的。
对于人类来说,无论信仰多么千姿百态,参差不一,人似乎总得“信”点儿什么,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和本能。
这不等于说中国需要一个‘基督教化’的过程(如果这意指全体国民都信基督教的话),而是说应该尽量发挥基督教的积极作用,发挥这一巨大的正能量。
宗徒们都信他出自天主(若16:30),安德肋说他是默西亚(若1:41)。纳塔乃耳对他说: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若1:49)。多默承认他说:我主,我天主(若20:28)。
我们的信仰宣认(信经)就是以我信天主,全能的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为开始。如果我们删去信经第一信条,则整个救恩史势将变得太狭隘,太微小。教会并不是负责人类宗教需要的任何社团,这样的社团目标有限。
(谷13:33—37)3在加里肋亚山上派宗徒往训万民然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