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想起了清初大画家吴渔山神父的那首圣学诗:“幻世光阴多少年,功名富贵尽云烟。若非死后权衡在,取义成仁枉圣贤。”
但再大的喧嚣,也不能压制圣龛里的呼唤;再大的世网,也不能掩盖救主爱的呼声;再大的风雨,也不能冲走一颗永远陪伴主的心。
他提到本届会议要呈交给教宗的文件说:「此刻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正在准备的这份文件是否会直接公诸於世,或者仅供教宗撰写新劝谕使用。」
圣经不提人用什么镜子,更关心的是人为镜子,甚至人是天主的镜子,人把天主的面容,天主的美妙,投影于世。人本就是天主的肖像,人可以在自己心内,在别人身上,看见天主。
毫无怨言地为基督的神国大业,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是这群人,欢欢喜喜地变卖了所有的一切,买下了那颗珍珠(玛13:46);是这群人,心甘情愿地为了完成基督交给他们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力、全意地完成基督在世未完成的赎世工程
教宗方济各在三钟经活动中降福了洛雷托圣母态像和圣达米盎的基督苦像,这两件圣物将被送往2019年的巴拿马世青节。
茫茫世海,我和耶稣坐着同一条船,向着同一个目标,我还怕什么呢?不必怕,因为有他在船上,安心地睡吧!即使风浪再大,最终要归于平静,因为风浪的主宰与我们同行!想到这里,我的目标似乎比以前更充满活力。
因为我们所要所给的往往多是从自己的肉身需要,以俗世的思维逻辑来衡量灵性的需求。而天主所要所给的更多是为了我们的灵魂需要。因为他更知道我们人到底需要什么。
(注五)香港现正推行此类服务,希望信徒亦能选择采用这类服务,把自己的子女带到世上来。天主教香港教区宗座署理二○一九年五月十一日中华圣母节
教宗援引若望廿三世《和平于世》通谕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指出和平应“依照正义来建设”,应“以爱来推动”并“在自由中”实现,不将“自己的特殊利益强加于别人”,而应“放下手中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