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利玛窦的故乡、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将举行系列文化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文化巨人。
纪念耶稣会会士逝世四百周年之际,教宗本笃十六世致函伟大传教士故乡意大利马切拉塔教区主教,强调利氏始终是欧洲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的杰出典范。
在夏威夷的普纳岛(Puna)为教友服务,后又与辛劳孱弱的克肋孟神父交换传教区——科哈拉(Kohala)和哈马库阿,占夏威夷约三分之一的面积。
来电者是宗座财产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维拉里尼(MauroVillarini),因为在整修圣座大使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门卫值班房的半地下室重铺地板时,发现有一具人骨和其它零星骨骸嵌在地底下。
当天的福音也讲述了耶稣的哭泣:耶稣的朋友拉匝禄过世后,耶稣与亡者亲友一同哭泣,然后使拉匝禄复活(参阅:若十一1-45)。教宗在讲道中解释道:「耶稣也有朋友。
然而,《若望福音》借著拉匝禄的复活,挑战了这一观点:真正的死人不仅是那些停止呼吸的人,也包括那些被恐惧、羞耻和控制所束缚的人。
在这里自古住着大约20多户人家,大多都姓罗,家乡人们叫它罗家台。
(参阅罗14:1-13)由此再联想我们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一些特别强调神恩运动、医治祈祷、手语歌曲、肢体赞美、应常欢乐(得前5:16)的神长和教友,往往会对持不同态度的教友批评、指摘,觉得那些同他们不一样的人思想保守
10月12日晚上,当圣雅各伯在埃布罗河畔(西班牙的母亲河)祈祷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唱颂歌,他顺着天籁之音寻觅过去,惊奇地看见圣母玛利亚怀抱小耶稣站立在一截玉石柱上,圣光耀眼。
教宗提及当天是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罗耀拉瞻礼,他年轻当士兵时想到自己的光荣,但他在某一刻被天主的光荣吸引时,发现那才是他生命的中心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