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的英文主题是「有甚么不同?」。我在该教区华裔主教的《Facebook》涂鸦墙上留言,为他们送上祝祷,并分享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经历。
其结果似乎是,做天主教徒可以有几种不同方式,这些方式有时互相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向如此。教会是纪律严明的庞大实体,这观念多半是神话,而且是被吹嘘的现代神话。
众所周知,当某一国家的教区出现空缺时,大使的职责便是咨询主教、神父、男女修会会士和教友的意见,然后制定一张名单,列出三个他认为适合填补空缺的候选人(三人的名字按优先顺序排列),呈递梵蒂冈,由主教部商讨候任人选
教宗说:基督信仰也许会有一个新的面貌,也许也会有一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因为它面对了一个新的发展,它有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生命的力量。
原定题目为“宗教与当代社会”,后来经过征求领导和学术界朋友们的意见,吸收大家的建议,几易题目。
为了在同道偕行(共议同行)分辨的过程中再进一步,教会特别需要收集更多公务司祭职人员的意见和经验:司铎——主教的主要合作者,他们的圣事职务对于整个教会的生活不可或缺;执事,透过他们的职务,显示着教会对最弱势群体的关怀
即便有不同意见,也要温和地表达。行为上的体贴:帮助父母做家务,分担他们的辛劳。关心他们的健康,提醒他们按时休息、用药。精神上的陪伴:抽出时间与父母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自己的生活。
唯一的关键是彼此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难道此种不同,必然形成对立吗?不尽然!难道必然构成威胁吗?非也!难道必然产生冲突吗?非也!其实,彼此间的不同反倒成为彼此了解、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契机。
宗教交谈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我们不应该停止为此祈祷,并与那些想法不同的人合作。你想要作些贡献吗?我嘱咐你们传播我这个月的祈祷意向:愿不同宗教信仰的男女之间的诚挚交谈能结出正义与和平的果实。」
我无法在这里详列与会者的所有意见,大家可以参阅〈总结文件〉。我撰写这封信函是尝试将我认为最重要的建议纳入其中。如此,我的说话是传达世界各地无数信众向主教会议提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