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年轻时,她感觉蒙天主召叫去服务祂并为祂作证,不仅靠话语,而首要的是由上主临在所升华的生活(参《福音的喜乐》259号)。
随后,禧年礼仪又加入“圣门”标志,这可能是西斯笃四世(SistoIV)或亚历山大六世(AlessandroVI)教宗制定的。
因为,即使在以科技掌控世界与全球化为标志的时代,人们也永远需要天主:人们永远需要已经在耶稣基督身上完全启示自己的天主,这位天主把我们聚集在普世教会内,为让我们与祂一起并通过祂了解生命的真意,并坚持和应用真实的人性标准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年纪老迈,祂也会与我们亲近;更重要的是,在圣经中,人的年岁增长,是天主祝福的标志。我们在圣咏集中,也看到对上主衷心地恳求:“在我年老时,求祢不要抛弃我”(咏七一9)。
所以,尽管只花很少的时间祈祷,与天主交谈或只与天主一起静静地呆一会儿,我们的祈祷生活和我们的灵修历程便能明显地得到升华。
朝圣,让心灵得到更新与净化,在分享交流中,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信爱之德得到了升华,受益良多,更加坚定了完善自己、效法耶稣的步伐。
亲爱的非信徒青年们,请你们与圣母院内,在这庆祝预报救主诞生的节日里祈祷的人联合在一起,请你们向神圣的经典打开心房,让自己对那美丽的赞美歌声提出询问,如果你们愿意,让你们留在内心的情感升华到那位你们不认识的天主那里去
他们在信仰下,寻求了精神的宁静和思想的升华。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信仰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信仰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她的思想进一步升华,她投入了抗日的洪流。我记忆犹新的有两件大事———当时,我家坐落在周头村东南角,紧靠村边。大门前边是一条长胡同,胡同口是一条东西横街,站在大门口,可望见街上的行人。
经过这15年的信仰波折,让我更加明白,信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有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升华。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圣经学习,才能在生活经验中悟道;也只有在不断地悟道中,才能真真实实地活出丰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