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耐心地听小伙子讲完后,帮助他理清头绪后,加重语气反复提醒他要多为妻子祈祷,求主耶稣开阔妻子的心胸提升妻子的认识。
面对世俗狂潮冲击,一些对主耶稣信不坚、爱不深、望不切、眼不明、心不亮、脚跟不稳的基督徒自然也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忘记基督圣训、偏离信仰核心、失去生活准则、认识模糊肤浅、道德行为滑坡,也和世俗之子一样,疯狂追求眼前的名利权势荣耀
我希望他能在弥撒中,为我祈祷(当时我还在大修道班)增加圣宠,在圣神的助佑下,得到天主的喜爱。我想不久的将来,也能在祭台上做感恩祭。今天真的和四哥在保定天主堂共祭,为主作证,感谢天主给我这个机会。
教宗在晚祷讲话中表示:「基督徒是怀抱希望的人﹐即使在此世界的黑暗面前也不失去希望。」
罗斯福绰号强人基督徒。因为在他的信念中,更倾向于因行为称义的教义,竭力推崇靠行为得胜。他说:我相信《雅各书》,基督徒不能只单单听道,而且要行道。罗斯福坚持去归正会教堂做礼拜。
虽然当时泰国有基督徒,但都是一般平民,没受过高等教育。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找到一位在英国读书时信主的泰国王子。但他说要简单的翻译几页他是可以的,但是要翻译整本圣经实在力不从心。
我们每个基督徒在用餐前后,都要祈祷,以感谢上主赐给我们食物和平安。国人虽然没有这样的礼节,却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这是感恩上的相通之处,但在心理上却有所差异。
而教会也只要求教友在主日及大瞻礼“望全弥撒”,这实在降低了弥撒的崇高地位,因为弥撒是吾主以其体血为我们向天父所作的祭献,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教宗由此展开弥撒讲道,谈论经常阻碍基督徒在生活中前行的各种抗拒,并将之分门别类,加以解释。首先是「公开的抗拒」。
我们有几位以行动推进非暴力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典范,例如: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马丁·路德·金和甘地。教宗表示,果断和始终如一的非暴力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