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反映出玛窦写作时的教会生活实践,所谓基督的门徒,在玛窦福音的整体脉络中,指的就是教会(参阅:玛5:1;18:1)。
我同事美英的丈夫,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几年杳无音信。她以多病的身体带着调皮的儿子艰难的生活着,还得强打精神坚持日常工作。周围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常打她的主意,这更增加了她的烦恼。
打开天主教会在中国福传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看出,从利玛窦神父走进中国大门,到民国初期的雷鸣远神父等,这些传教士为了福音的传播,远渡重洋、跋山涉水,远离故土家园来到华夏,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有一次打电话给偏瘫在床六十多岁的五姑,五姑反复说她已经两年没进堂了,我听了一阵心酸。可怜的老人不仅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灵魂上的饥渴。五姑说堂区神父偶尔会来送一次圣体。
他就是66岁的姜城堡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张富达。随着电锯声、锤子声的此起彼伏,张老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就在同时,有位蒙古族的喇嘛却真的成了天主教神父,他是遣使会士,也是由喇嘛成为司铎的第一人。这位司铎曾经是真正的喇嘛,他就是凤伯多禄神父。
平时,和教外的同学、战友、同事们聚餐时,他们常问我天主教对饮食方面有什么特别要求或禁忌。对此我只是告诉他们,教会除了要求教友星期五不吃肉,圣灰礼仪和耶稣受难瞻礼守大小斋以外,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听说牧者要来,老神父堂口的周边几个堂口的神父也纷纷前来,与牧者“坐坐”。桑铎有些黝黑的皮肤,谦逊的话语,给人很深的印象,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当年夏天,酷暑难耐,两三好友相约去山中避暑。
每到年关的时候,我总要反复记起1968年白伟伟家的除夕夜。那是我1991年春天访问延安教区毛团总堂时所听到的感我最深的故事,也是感我最深的信仰见证之一。
后来才知道李大哥念的是天主教圣教日课中专门为已亡亲友恩人的有关经文。李大哥回忆起小时候住大院时,我那慈祥热心的母亲经常帮助人,谁家有事,谁家小孩无人照料,她都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