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就是村人弃而不用的院落,被村里的教友重新修整之后,做了教友们祈祷和参与弥撒的场所,我依然记得一位老妈妈说:有了教堂,哪怕再破,也是我们的家。瞬间,我差点泪奔。
祖父讳矩,籍浙江诸暨,清末参与革命,为避时忌,移居杭州,于是成为杭州人。祖母黄氏,讳修梧,海宁长安袁家坝人。祖父母育有三男一女:长男名英,字俊卿;二男名豪,字杰人;三男名雄,字伟臣;女名英女,适谈氏。
有些新教友也认为领完洗便大功告成,不进堂,不祈祷,不参与教会的任何礼仪,回归原样。这是今天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后我多次陪同父亲参与弥撒,从2013年起我在微博里开始关注孺子牛神父的博文,却是雾里看花,麻木不仁。2017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又去唐镇天主堂上慕道课。
作为基督信徒,除了参与弥撒和祈祷外,难道我们就不能拿出更多的具体的行动来吗?
从此以后,他们把教堂当成自己的家,每天早早来念经祈祷,参与弥撒。然后看堂里有什么活就主动干起来,根本用不着神父、会长吩咐。每年堂里和泥抹房、买煤倒灰、厕所掏粪、扫院清垃圾都是他们的事。
因此,在牧灵福传方面的重大计划和决策的过程中,主教一定要让神父们参与研究、讨论、取得共识后,才一一实行。
切忌一哭二闹三上吊,弄得鸡飞狗跳四邻皆知,暂时放下愤怒和怨气,吃顿好饭,做一段时间家务,去购物或者聚会,冷冻一下问题,当心情平复后再做决断,正像红楼梦中袭人所说的:“也等把这气下去了”,切忌在一时的愤怒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我们到达安多尼大殿时,圣堂中央祭台有位神父正在做弥撒,有几百位教友在虔诚参与弥撒。但是在圣堂里面的周围走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庞大的朝圣人群,络绎不绝。我们跟随着人流,瞻仰一个又一个圣堂里面的景点。
穷寡妇的“奉献”,也是参与了主耶稣基督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参与了主耶稣“除免大众的罪过”的牺牲奉献(希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