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话中也表示,罗马的教会是个活跃的教会,他的司铎们尽管保持自己强有力的身份认同,却也实在体现出公教和普世性的特征,看到这些令他喜悦。
天主在基督内的自我通传,事实上,即是召唤我们认出祂在我们内的推动力,这力量会积极寻求向外散播给他人,好让基督的爱真正成为普世通行的标准(参阅2005年8月21日科隆的〈世界青年日讲道词〉)。
正如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他感到自己处在上天与下地,此世与彼世,神圣与世俗的交汇点上,处在与理性逻辑相对的信仰之岸———在这一崇高的界域里,那些尚无精神准备,循着偶然事件而来的人,无疑会感到晕眩。
话虽好说,但是在此尘世,一个人一时喜乐容易,若要常常喜乐,终身喜乐,不靠天主是万万做不到的,因为此世乃是苦世,没有从天而来的生命是不好做到的。由此可见,终身喜乐是人的一大福。3、平安是福。
自始至终坚持在普世万民中宣讲福音。为了回应二十一世纪之初新福传的新需要,积极通过各专门机构开展和推动传教工作。一六二二年,先教宗额我略十五世创立传信部。
一会一团、全国八大修院以及信德文化研究所、“信德”代表及特邀嘉宾联合圣经公会中国事工主任柯伟先生、普世天主教圣经协会秘书长杨德范神父、爱德基金会理事长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丘仲辉先生、额我略大学讲师罗木兰博士共计
一会一团、全国八大修院以及信德文化研究所、“信德”代表及特邀嘉宾联合圣经公会中国事工主任柯伟先生、普世天主教圣经协会秘书长杨德范神父、爱德基金会理事长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丘仲辉先生、额我略大学讲师罗木兰博士共计
我们天主教弥撒中一再提起平安,但在互相问候平安以前,我们仍要念“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怜我们”两次之多,然后再念“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赐给我们平安”。
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我们世途的终点,我们在世上的礼仪只能充其量反映在那里所举行的礼仪,然而我们的弥撒也尽量可以贴近它,使我们能预先品尝体味!
教宗本笃十五世于1915年8月10日的《不流血祭献宗座宪令》中,将此特权授予普世的所有司铎。因此,所有司铎今天均获准可以(但不是必须)举行三台弥撒或共祭三次,惟须在不同时间和情况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