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神父去过中国两次,笔者问他对中国的神父弟兄有什么建议时,他说并不太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但是觉得所有神父们都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尽量爱护你的教友,像穷寡妇奉献全部,这也是传福音的基础。
大家积极参与现场提问环节来自福传一线的神长教友和牧师们的精彩分享,他们在福传路上的艰辛,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一路的牺牲奉献,拨动了大家感动的心弦。
为社会的需要做奉献和牺牲,做社会上别人不想做的;尽力提高社会的质量。当然,我们澳门的神父教友和澳门人民总也没有想过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总也没这样想!我们从来都是中国人!
值此教会传统的圣召节,在推动福传工作的同时,也许我们已经意识到度奉献生活圣召的人群,在福传工作中所起到的中坚作用:他们生活方式存在的本身,便是见证天国来临的明显标志,也是一种独特而极具影响力的福传方式。
修女们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效法修会主保小德兰“心中有大爱,事无分大小”,默默奉献着。下面,就让我们回眸历史,从修会的初建到发展全面了解德来小妹妹会的方方面面。
很简单,为炼灵祈祷、行善工、得大赦、做克己,为炼灵参与或奉献弥撒。只要我们愿意,什么热心善工都能帮助炼灵!让我们为爱天主,爱圣母,爱自己的缘故快点行动吧!(摘自信望爱的日志—网易博客)
所以除去唱经班的一些活动,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主日服务二、三台弥撒,这一天便都奉献在了堂里,但与神父相处时间增加,也渐渐加深了我们的信仰。虽不能说乐在其中,但其中自有平安。而且也常有期待。
而葡萄树,更是将自己的汁液化为美酒,滋润人心,象征着牺牲与奉献,如同基督的圣血为我们所倾流。它们都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给予,是自我牺牲,是结出果实,而不是枯萎在自己的枝干上。
这正是“行动的善”的写照,是服务、是付出、是为他人奉献的忙碌,是基督徒爱德的实践。然而,她的妹妹玛利亚却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她没有加入玛尔大的忙碌,而是“坐在主的脚前听他讲道”。
弥撒是天主子民和基督一起向圣父奉献的祭献。问:如果信友不能来参加弥撒,弥撒还有意义吗?答:当然有。即使没有信友在场,弥撒依然是基督与教会的行动,依然具有圣事的效果和崇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