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掰饼礼”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成为基督奥体的一部分。适如梵二所强调的:“感恩圣事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也就是要我们信友把感恩祭的精神与生活结合起来,并用生活去印证。
教宗本笃十六世7月4日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为一项艺术展览主持了揭幕礼,展览的题目为:真理的光辉,爱德的美善,由圣座文化委员会举办,以此庆祝教宗晋铎60周年。
考古学家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心祭台处地下发现了殡葬小祭台,靠近祭台处有一堵同时代的墙壁,由于墙为红色而被称为“红墙”,建筑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150年。
因此举行礼仪前,主礼及管堂员,一定要检查与礼仪有关的东西,不然会让人在祭台上很尴尬,而且拖延礼仪时间。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线上参礼这场世纪葬礼之后,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众不同的葬礼令世人动容,令信众感动、惊叹!
当天弥撒的祭台安置在圣伯多禄大殿前的石阶上,面向聚集在大广场的7万名信友。教宗的祭台四周花团锦簇,摆满了荷兰进献的花卉。
祭台上的布置庄重神圣,三块红色的幔布呈A字形展开,在祭台的正上方高高悬挂着泰泽团体十字架,祭台桌上摆放着圣经圣蜡,两旁分别是圣母怀抱耶稣圣婴和耶稣基督圣像,祭台上百余支蜡烛整齐摆放,烛光熠熠闪烁。
如果做成PPT(幻灯片)在屏幕上放,又担心教友们只注意投影,而不注视祭台。弥撒中的这些具体的问题,如何去平衡?此外,读经后是说以上是天主的圣训,还是说这是上主的话?
在这机会上,罗马市区耶稣堂内的耶稣受难小堂的祭台上方重新安置了一幅画像,描绘的是耶稣的遗体从十字架上被卸下的情景。耶稣受难小堂曾有过一幅普尔佐内(Pulzone)画家的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的画像。
1985年,教友们在山上砌了一个石头祭台以备每年朝圣日做弥撒。到了1997年,教区向外发出了求援信,最后集资20多万元在磨子山上重修祭台、围围墙、修水泉、整修道路,做了一系列的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