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单国玺枢机主教、洪山川总主教、苏耀文主教和荣休的王愈荣主教、刘丹桂主教,以及北台湾汐止等堂和教会内许多修会代表及善会社团的负责人都参与此一盛会。
他不是高深的神修家,也不是与世隔离的隐修士,他是一个生活在大众之中,与贫苦百姓朝夕相处的普通会士。他成圣的方法并不神秘,他只有一个主意,就是完全按照耶稣所要求的去做,把福音精神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来。
1935年意大利神父雷世警任六合村本堂时,曾在大北村购得一处民宅,并将院内五间瓦房改作圣堂,1987年在时任六合村本堂的苏臻神父的领导下,老一辈会长与教友齐心协力,在原圣堂院内兴建190平米的小圣堂一处
教会的成长,往往是从个人接受信仰到全家信从福音,再到亲友邻人乃至全村,然后形成堂区,最后成为教区大家庭。
随后和一位昆明的朋友(熊世文先生)展开来深入梳理文献时,竟然在下卷第二十七至二十八页里找到更详尽的文字:“问曰:人于临终之倾,痛悔之情既切、告解之愿亦恳,但无神父以行告解之规,亦得彼罪之赦否,曰:……虽无神父
随后,启示宪章成了《在教会诠释圣经》(1994)及《在基督宗教圣经中的犹太民族及其圣经》(2001)的蓝本。参与梵二会议,让他的视野由地方教会走向普世教会,由教会团体拥抱全人类。
一回到教区,王方济主教即委以重任:担任教区秘书,负责位于万州王家坡的世光大修院的教学、管理任务。
母亲把从圣经上所学到的天主圣言和教会道理,不是只装在自己脑子里,而是和她所接触的人共同分享。正如耶稣所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为光照家中诸人。”
而初期教会之所以还保持着朝圣的习俗,是因为信友们想效法耶稣那样不停地出离自我而朝向父的榜样。特属于基督教会的朝圣,是在君士坦丁大帝于四世纪给予基督宗教自由之后才兴起的。
被教会封为教父、主教、圣师。由于他的博学多才在2001年被封为电脑主保。紧贴教堂而建的是教堂博物馆,里面有很多令人惊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