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首先问教宗:“什么是永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回答青年们的问题时首先衷心感谢在场的每位青年的临在,他们为信德所做的美好见证及与耶稣生活在一起的渴望。
他阳光温暖的音容笑貌将长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2000至2003年住在香港时结识乐铎——这位UCAN的创始人。当时UCAN的香港编辑部在偏远的九龙观塘。
当角马成千上万地结队迁徙时,有时候会有河流的阻隔。但只要有一只胆敢跳进河里,后边的畜群就会像下锅的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地往水里跳——纵然河水里常潜伏着可怕的鳄鱼。
本身是教会执事的格鲁特说:「尽管一些宗派依循传统仍然使用彩色玻璃窗,而在不久前,由我们设计并建造很多主流基督教派的教堂,使用彩色玻璃的明显下降。不过,有新的论述显示彩色玻璃窗更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天主,而我为什么选择修道呢?揭开尘封的记忆心版,生命的画卷一幅幅历历在目:欢笑中不乏哀愁,痛苦的背后隐藏着欣喜。
这个结论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可同中国的亚圣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相对照,孟子的舍生取义与耶稣的献身事主在实质上有着相同之处。这种轻利重义的观念在东西方文明中有着殊途同归的解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与我的爱人———耶稣订立终身永久生活在一起的爱的盟约。
当主教问:“因圣神的助佑,你们是否愿意慷慨地牺牲自己整个生命,为天主的子民服务”时,两位修女的那句“我愿意”回荡整个石室教堂,牵动每一个人的心。
面对世俗的浮躁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丛生诱惑,常以上面两句格言反问自己,不仅能够使我们时时事事联想到基督圣训和信仰精神,更能促使我们在美丑善恶是非对错相互交织的人生旅途中审慎选择,去芜存菁,除劣留优,进而获得防患于未然的特殊效果
3月6日上午,教宗和圣座各部会神长们在首场默想中省思伯多禄的宣认和耶稣朝向耶路撒冷的行程(玛十六13-24)。米凯利尼神父的默想从每个人作出选择的准则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