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瑞士白冷外方传教会在黑龙江传教历史为例,在农村,天主教会神父融入移民垦荒的洪流里,购买荒野,招募贫寒移民垦屯,形成以教堂为中心的教育、医疗、社会救助机构完整、富庶的基督教自治屯。
1966年,教堂被南通市光学仪器厂占用,后被狼山制线厂、狼山煤球厂、狼山成教中心、狼山福利厂等单位占用,教堂沦为车间,部分楼板被拆,堂内神父、修女均下放到工厂劳改,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还有当耶稣死了后,我们相信天主,求他宽恕,他赦免了我们的罪,我们就又成为天主的子女,万王之王的子女,那时我们就获得如迦拉达书5章22节至23节上说的: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
去安慰一切的痛苦,在有仇恨的方,让我们播种仁爱,在有残害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宽恕,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们播种信任,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光明,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喜乐!
他追求正义、仁爱和一个更人性化的社会;他同情社会中的边沿人,认为“人”比宗教、制度、传统都更重要;所以他反对法利塞式的形式主义,认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
我是您最小的女儿,我不知道您是怎样走过那一次次的灾难,但我能体会您当时心里有多苦,您之所以没有倒下去,是因为在您的心中有苦难的耶稣、仁爱的圣母,您知道那是天主的考验,天主爱您才会给您苦吃。
笔者曾见过太原尧尚村一份用毛笔抄录在白麻毛边纸上的工尺谱教会古曲,内容大体分两类:1.弥撒用曲《初行工夫》、《天主经》、《圣母经》、《又圣母经》、《圣体诗》、《圣血诗》、《已完功夫》、《仁爱经》、《感谢经
在这次交往中,以民通过自己无数次的背叛来完成与神的接触,同时上主以仁爱与惩罚回应了以民(参阅出16、32章)。
沧州教区献县圣望会的宋云生修女一行,在捡到巨款后,却不为所动,前实行仁爱,彰显正义,为基督作了美好见证,使福音得到了有力传播。
聆听每台弥撒中,不同内容不同声调的神父讲道,很容易使人联想圣母一生的福宠、仁爱、慈悯、宽厚诸德以及她参与救赎工程、连续所受的剧苦剧难和利刃刺心的忧悲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