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你们的见证,使天主救恩的讯息能传到你们邻人和同胞的心中。”为实践这个使命,教宗提出了作见证的三个特征,即:诚实正直、负责任和乐观。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讲述天主召叫祂的仆人,把救恩带至地极(参阅:四十九1-6)。教宗阐明,这预言不仅关乎默西亚、救世主,也涉及以色列子民、天主的子民,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那是我们救恩的代价。我们必须更有信心:比起我们自己的祈祷,更要相信耶稣的祈祷。」教宗最后带领众人祈祷说:「上主,求祢教导我们向祢祈求恩宠,好能为我们人人转求。」
「这救恩的讯息首先意味著作见证的义务。少了见证,就无法宣讲,身为今日门徒的我们也蒙召解释我们的信仰。面对如此沉重艰辛的任务,再想到我们的种种软弱,我们会感到难以胜任,宗徒们当然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最后,教宗向童贞圣母玛利亚祈祷,祈愿圣母帮助我们“从我们的框架和我们狭隘的眼光中脱离出来,向每个人宣报,上主邀请我们去参加祂的宴席,为我们提供祂的救恩”。
正如所有人类都是天主所造,众人也都被纳入救恩的计划。”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最后指出:“基督徒的爱没有止境和限度。事实上,那环抱宇宙万物的,正是一颗‘为整个受造界的炙热之心’(尼尼微的依撒格)。
教宗说,“耶稣来到世界上,使人类要作出选择,“选择黑暗的人将面临定罪的审判,选择光明的人将有一个救恩的审判”。教宗指出,审判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
帕尔米耶里总主教表示,总体来说,这个举措成了「救恩与希望的锚」。「藉著这个项目,我们每个人善尽本分、竭尽所能,试图遏止自私自利的倾向,为他人施以援手」。「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工作的不稳定性」。
教宗方济各接着引用了圣若望保禄二世在《论得救恩的痛苦》宗座牧函里的教导来阐述他的思想,即看到在苦难中反映出基督。
教宗鼓励在场众人省思教会是否能聆听这些弟兄姊妹,“跟他们一起分辨天主的圣意,从而向他们传达那带来救恩的圣言”。至于学习传播的辛劳,教宗表示,福音里也能明显看出有人误解耶稣的话,后知后觉,或者恶意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