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她担任警察的丈夫,突然被恐怖分子杀害,遗下年仅25岁、三度怀孕的她及孩子。得知丈夫突然离世后,她作了一个充满信德的行动:她立即为凶手的家人祈祷。
那温暖的歌声,仿佛冰雪被融化,又如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父亲时的那份颤抖的激动,滚烫的热泪夺眶而出,流淌在脸庞,已无法用言语表达那种被接纳,被抚慰,被宠爱之情。
当我在教堂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奉献时,我哭了,像小孩子受了委屈见到妈妈一样,终于找到了我的耶稣,眼泪擦了又流一直到弥撒结束。回到学校那天我沉沉地睡了,像小时候睡在教堂那大垫子上一样……
父亲对着这个无情的大儿子,同样有情地称呼他,“孩子”,称呼小儿子为你的弟弟,希望用亲情来感动他。耶稣巧妙地把比喻停在这里,大儿子的结局如何,在乎人能否听到弦外之音,做个有情人。
又教会了我们的孩子些什么?现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队领饼干,究竟是祸是福?他们如果不知道挨饿为何物,将来怎么懂得惜福感恩?
这些惨境「在母胎中、在寻求希望的绝望旅途中,在许多孩子的童年被战争摧毁的生活中。他们是今天的小耶稣。」「因此,对和平君王说『是』,意味着对战争说『不』。
依撒伯尔,坚持异议的勇气依撒伯尔生了一个儿子后,到了第八天孩子应行割损礼,人们愿意照他父亲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亚。这时,依撒伯尔说:“不,要叫他若翰。”
除过帮助修建教堂以外,还有好多家庭困难的人来主教这里求助,为了孩子上学等等不同原因,主教也都慷慨相助。
在“我的灵魂你想一想…”的祈祷声中,跪在留存母亲体温的跪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爱惜孩子的身体,更爱惜我们的灵魂。昔日江南教友们的连家渔船(今日已经很少,甚至没有了。)
就像一位慈爱的老父亲,问自己的孩子,“你天天玩游戏合理吗?”“你沉迷在网络里迷失了自己合理吗?”“你失了该有怜悯之心,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