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曾派出以景教教友拉班扫马为代表的一个使团去罗马觐见圣父,曾受枢机主教团的接见。其中一位枢机曾对拉班扫马进行教义诘问。
教宗离开圣堂前往直升机场的途中,特别下车向欢送他的群众致意,就在歌咏团的歌声和人们热情的握手下,告别了他的同乡。
在今天上午也有学者说了,好像其他的团体已给了他们慰安妇,而教堂里没给。通过这次座谈会,我发现大家都愿意研究外国传教士,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研究本国传教士呢?正定需要研究。
主业团创办人圣施礼华曾说过:「当爱存留,总有圆满,即一种献身、牺牲与舍弃的能力。在自我弃绝与并联同痛苦困难当中,我们找到愉悦与福乐,一种没人能夺取的喜乐。」
队列整齐的歌咏团突然唱响了《圣母圣月在今朝》。伴随美妙的歌声,手握花蜡的辅祭班从东方走来,队伍的后方是高举圣体光镜的执事和身着祭服的李连贵主教。
在此当下,我祈愿相遇学校这个教育团体能向『意义大学』敞开大门。因为教育的用意在于寻求事物的意义,教导人探索事物的意义」。事实上,相遇学校便是在危机中诞生。
从古至今,在无数基督徒团体内,不分职务、身份而平等地相互服务,已经成为教会的美好传统及爱德标志。正是这样的爱德服务延及社会人群,形成了今日的志愿或义工服务精神。
我与他们在小组中会面,其中一些人有很多问题;年轻的乌克兰人的团组带来了令人痛苦的故事。它不是一个假期,一个旅游之旅,甚至也不是一个只求自己益处的灵性盛事。
它的读者从城市到乡村,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十七八岁的青年,从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到平信徒和慕道者,人们对这本小小书册的喜爱,也见证着各地教会神长教友对圣经的逐步重视,对阅读教会书籍的兴趣的增长,以及文字福传的稳步前行
陈永光神父(保定):为了牧灵的需要,我们忙———忙于教务,忙于福传,忙于教产,忙得筋疲力尽。我们初衷未改,方向没错,可是我们却看不到耶稣,我们在“忙碌”中忘记了耶稣。“忙”成了我们与基督交心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