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信是由于传统,属继承式;有的是赶形式,随大流,一时心血来潮;有的人是在大灾大难,或者遇到病苦,不得不低头而信。还有的是为眼前利益:发财、升迁、平安等等。
在回程的路上,我猜想,这可能是家中的长辈去世了,他们是基督徒,而下一代人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失去了信仰。在处理老人的遗物时,将圣像连同其他物件一起卖给了旧货店。想到这里,内心开始感到非常郁闷。
现在推荐这幅圣像的诠释,请大家怀着信德与谦卑了解:1865年圣鲍思高神父在意大利都灵城筹建的进教之佑大殿落成,圣人委托画家LorenzoneTommaso绘画此圣像,置于圣殿之正祭台上。
很多时候我们为生活奔波,为家庭付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在外人看来,我们依然相敬如宾,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心里隐隐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
古人说过:“五尺之杵,日取其半,虽万世而不竭。”认识也是这样。袁庚提醒大家说:“不要以为经过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人类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时间空间一样,也是无穷无尽的。”
记忆中的广州数不清去过多少次,在这喧嚣的都市中与步履匆匆的人们擦肩而过,被那浮华的灯光模糊了眼睛,为那可朽坏的肉躯而劳碌奔波。感谢好天主从茫茫人海中拣选了我,拯救我脱离黑暗,引领我踏上永生幸福之路。
飞机到达波士顿后,我的手机漫游有点故障,没有遇到来接我的哈佛的留学生,只好在问询处给申神父打了电话,他说10分钟就到。果然,申神父开车准时到了,接我住到波士顿华人教会的活动之家。
于右任比他略胖,马相伯较他显瘦,他就是早已被写入罗马方济会士名册的弥额尔侯斌神父。我的拉丁弥撒是侯神父在1993年教的,那时我们刚进修院,就每人学着把复印的拉丁弥撒书各自装订成册,每天跟着他学习诵念。
在祈祷之后,杭州主教座堂本堂郑家茂神父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杭州教会的发展和现状,温州总堂任智慧神父分享了他对杭州及杭州教堂的印象,温州聋人团体负责人姚承云弟兄介绍了温州依纳爵聋人班的形成和发展,杭州主教座堂聋人团体负责人楼霞姐妹介绍了厄法达聋人组的点点滴滴
后经耶稣会士费赖之神父历十余年的苦心筹办而成为今日规模的藏书楼。其馆藏外文文献语种之丰富,学科门类之齐全,为百余年来上海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