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伯伯多年在教堂的相遇和祈祷,不觉间成了主内的忘年之交。伯伯是国家水力水电工程部门的一位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一直在协助教会工作,至今已步入古稀之年,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矍铄。
祂受洗後所行的一切都是在实现祂的初始计划,将天主的救赎之爱带给众人。耶稣没有带来仇恨,没有带来敌意:祂为我们带来了爱!这是一种崇高的爱,一颗为众人,为我们所有人敞开的心!这是救赎之爱!
因此,这40天的全部意义都在於我们被复活奥迹的光明所吸引而走向它。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复活的上主召唤我们走出我们的黑暗,我们则启程走向祂,而祂就是光明。四旬期是通往复活耶稣的旅途。
日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为悼念科隆教区前主教若亚敬·迈斯纳(JoachimKardinalMeisner)枢机的追思弥撒中,由他的私人秘书乔治·根斯凡(GeorgGaenswein)总主教所代读的悼词中找到
是因为你们爱上了耶稣,在祂内看到了一切,被祂的目光所吸引。献身生活就是这样的愿景,看到生命中的重要价值,并展开双臂拥抱天主的恩典,如同西默盎所做的那样。一切都是礼物,是恩典。
而背十字架就意味着受苦,甘愿接受难以避免的疾病、灾殃、逆境及自己本性所不愿接受的忧苦患难,进而练习“自讨苦吃”,尽力抑制、克除本性所喜爱的事物,如此便能稍微弥补往昔的过失。
教宗首先说道:“许多弟兄姐妹,许多主教和司铎活出了在祭台上所举行的庆典:他们如同麦粒一样被碾碎,为使众人能因天主的爱而饱饫;他们如同葡萄那样被压榨,为使基督的宝血成为新生命的元气;他们虽然粉身碎骨,但这爱的奉献却成了得以重生的福音的种子
致使人们不在实用耐久方面狠下功夫,却在那些“焰火式”的物品及转瞬即逝的声色“玩具”上大做文章,媒体所披露的一些富豪竟用金马桶就是被“驴要金掌”思潮冲昏头脑的显明例证,不知金马桶究竟能比木马桶、瓷马桶舒服到什么程度
我们正在经验耶稣真好,即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怀着那么喜乐的心一起祈祷真好。那么我们能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带什么东西回到日常生活中去?我愿意随着我们刚才听到的福音,用三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带什么呢?
庄稼种不好,只是耽误一年;孩子上不了学,就会耽误一辈子,所以我要帮助贫困孩子,使他们成长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