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对梵二前的教友日常生活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教友尤其是妇女发挥显著作用的本地语言弥撒、圣召急剧减少、修和圣事实质上消失、容许人对教会训导公开表达不满。
前者是一位来自拉美发展中国家的教宗,后者是一位从基层走来的亲民的国家主席…… 两起历史事件,前赶后赶,赶到了一起。
他又提到保禄六世当选教宗前在梵蒂冈工作时曾说,教宗代表「背负著基督」,作为「得以传播、宣讲和体现的宝藏」。他说,基督是「不会令人失望的那一位」。
(选自《举行弥撒的禁忌》)有神父想抓住机会多给教友们讲些,但为什么不在弥撒前或其他时间多讲解些,需知神圣的礼仪绝对不可以讲道为中心,因为弥撒的中心就是圣体圣事,如果讲道神父就用了40分钟,而圣祭礼仪才20
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恩之情进入圣堂,在象征性的灵柩石棺前举行弥撒圣祭。主持弥撒的郭建文神父在讲道中说:《圣方济各·沙勿略传》是我修道前读的第二本圣人传记。
后来我了解到,他退休前是杨浦区中心医院的会计。解放前该医院是教会医院,名“圣心医院”,我曾于初中时在这所医院体检过,那时我并不知道它曾是教会医院,只觉得那里面有一个礼堂很古典、很洋气。
一九四五年七月廿二日,他在日本广岛原爆两星期前,由墨尔本总主教万宁斯手中领受铎品。他受派遣作为外方传方教士时的教会与世界均有重大的改变。
为使宗徒们明了,并有能力担负神圣使命,主耶稣除了对他们悉心教导外,还派遣宗徒靠他的能力“实习”传教(玛10);在升天前,更授命宗徒做他在世的代表,传扬天主爱人的喜讯(玛16:19;28:18-20)。
如一个新奉教人,奉教前,脾气暴躁、性格乖张:在家打老婆、骂孩子;对外邻里不和,经常吵架;奉教后,脾气性格,完全改好,判若两人。他孩子说:“咱爸真变了个人!”请问这是个人的力量,还是天主的德能?
耶稣是从人类视野前升起的光亮「日子」。祂是天主父向人类揭示祂那无限大爱的慈悲日子。祂是驱散恐惧与焦虑之黑暗的光明日子。祂是人们可以相会、对话,尤其是和好的和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