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还常教育她:你不舍钱财,怎么能得天堂赏报呢?在母亲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养成了大方施舍的习惯,形成了乐天悯人的个性。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九月至十月,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举办教友村历史讲座系列。第一讲系探讨巴黎外方传教会为薄扶林纳匝肋印书馆员工建立的宿舍太古楼,邀请传教士、前居民、社工和学人分享当地历史。
2010年她就索阅了“信德”、使徒报、指南针报、日用神粮、圣爱等等,教会号召的报刊,她都有了。她诙谐地说,我的房间被教会报纸包围了,桌上、床上布满“圣言”,明年仍要看教会报刊。
1887年,李问渔神父创办了《圣心报》。1902年,雷鸣远神父赞助英敛之教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15年,雷鸣远神父创办《益世报》。1920年,天主教在全国有13所印书馆。
从中我们了解到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在宫廷如何“鞠躬尽瘁”,“恤死报勤”(汤若望碑文),知晓他们“勤敏监务,敬寅恕属,德业兼著”(刘松龄碑文)。这些碑志以两、三种文字同刻一碑之上,是其最具特色之处。
在这每周的小复活节中,聚集在一起举行弥撒的礼仪团体宣告他们相信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也宣报他们期待死人的复活和来世的生命。
病情果然有所好转,但过几天后却又旧病复发了,我想可能是由于我报着试探的心信的主,不够诚心,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心投靠主。
信德网据香港《公教报》报道,值此庆祝香港教区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建堂一百二十周年之际,“集体回忆”展于四月五日正式开幕。
这职务的意义,在圣周四纪念建立司祭圣职的日子,祝圣圣油弥撒的颂谢词中,清楚而详尽地予以宣报并阐明。该颂谢词指出司祭职权是经由覆手礼而传授的,它同时列举这职权的各项任务。
第二个新颖之处可追溯至公元第4世纪,这个悠久的传统要求主教本人,而非执事,在复活的圣龛前宣报主的福音。这光明的象征着实意义非凡,它提醒我们天主创造了光、人穿着这光,而且我们全都该是光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