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铎13)脱利腾大公会议教导:“在弥撒中,司铎以不流血的方式举行奉献,而一位基督曾为众人在十字架上,以流血的方式奉献了自己。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慈母与导师》(MatereMagistra)通谕中,强调“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它自始便需要造物主的行动”。
事实上,圣门开启之日,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闭幕五十周年。教会深感须要保持这事件的活力。偕同大公会议,教会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
我以忧虑的心情注视非洲不少地区的境遇:达尔福尔和临近几个国家仍然存在着严重、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人道状况;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过去几周的冲突和掠夺令人担忧刚过民主化进程的前途和国家重建;索马里的再起战端疏远了和平的前景
教宗谈到梵蒂冈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公会议,会议称天主的圣民在信仰上不能错误(《教会宪章》)。教宗解释这一神学公式说:若想知道玛利亚是谁,你得去请教神学家,他会很好地解释玛利亚是谁。
默茨神父说:「在一九六二年,即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之时,教宗若望廿三世已作出决定,将圣若瑟的名字加入感恩经第一式里。
圣法伯尔致力于宣讲、带领神操和拜访修院,劳心劳力的工作令他的身体日益羸弱,于一五四六年七月抱病回到罗马,从事他的最后一项重大任务:为特利腾大公会议的讨论会,提供对话方面的贡献,以回应路德派的改革。
于是,朋友带我驱车前往会议地点,济南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五峰山。
梵二大公会议以后,平信徒参与福传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梵二大会议文献中,有宪章、法令、宣示,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在法令中就有《教友传教法令》的论述,《法令》强调“教友从事传教事业,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在教会里无时可缺
自六十年代梵二以来,不同的地方教会都实行礼仪本地化,响应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可以说,礼仪本地化令教友觉得翻天覆地。但是,梵二大公会议50年后,开始有礼仪学者发出疑问,礼仪单一化是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