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说,外邦人的宗徒似乎甚至“有点高傲”,“太过自信”,他坚称,就连“困苦、窘迫、迫害、饥饿、赤贫、危险和刀剑”都无法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圣保禄在同一封书信中说,靠著上主的爱“我们大获全胜”。
1.周围的人在知道你是教友后,好像都一下子散开了,和你有了距离2.在关键时刻呼求天主而“得不到应答”3.有时候会产生比别人多出数百倍的负罪感4.成天只知道“念经拜佛”,失去了生活5.不好意思人别人知道自己是基督徒
有了一份国王赐予的年金,就等于有了一份有保障的固定收入,这对于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
其实,不论是在日常的人际关系当中,或是在讨论公民生活的重大议题时,我们面对自己眼前的人,都渐渐失去了聆听的能力。
在我们教会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神父好,那个神父不怎么样……虽然教友不应该随便议论神父,但这种褒贬的声音却反映出一个教友的内心世界。广大教友都盼望有一位好牧者,希望自己的牧人能努力地相似耶稣。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社会、接触生活、融入人群却会感到无奈、悲怆甚至失望……为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而沮丧……为了别人的误解、诽谤而心酸、痛苦……为了一份情感而憔悴、伤怀……为了亲人的离世而伤心、哭泣……事过境迁
7月29日星期日,有幸在都匀市的天主教堂参与主日弥撒,教堂左边的门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陈神父的手机号,字很大,铺满整张纸。
一、祈祷多并非真热心常见某些弟兄或姐妹,念珠不离手,短诵不离口,甚至多次在主前泪流满面,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认为是热心人,但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却表现得很自私、任性。如此不和谐的两面生活其原因何在?
教宗向主办单位表示赞赏,并且感谢监狱特派司铎在慈悲禧年期间对服刑者的照顾。教宗引用他去年颁布禧年大赦的信函,指出服刑者可以在监狱的圣堂内获得大赦。
在中国,大都知道哥白尼,也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却很少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一位虔诚的天主教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