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情绪低落到谷底,晚餐时,修女们关心地问起一天的感受时,我手端着饭碗,眼泪竟无法控制,她们都被眼前的我吓到了,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幸福,我要惜福,我要用心来照顾他们。
在将要离开世界之前,祂在和门徒们的最后晚餐中,建立了圣体圣事,以圣事的方式,继续临在于世界上。今天,每一次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弥撒圣祭,就是聆听主耶稣的教导,领受祂的生命,生活在主耶稣身边。
当时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素描或色彩,拿起铅笔就画最后晚餐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头像,后来这事被当时温州教区王益俊教区长获知,就同意我先去艺术学校深造学习。
一千多年前,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使用的圣爵被安放在这里,是穆斯林送与当时的天主教国王的,直到今天。博物馆最早是王宫,图书馆里面有一千年前使用的圣经、弥撒经书和唱经本。
国外新的趋势是若干本堂神父,共在一名老神父住院中,共进晚餐,公念日课,再分头做其牧灵工作,饭桌上可以交流经验、讨论问题、研究方法,收益良多。
俞华芳是杨老师的好朋友,杨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在他家先后生活了三、四年的时间,在当天的晚餐桌上,他手捧着一本2014年的《每日圣言》对大家说:这就是杨老师今年送给我的《每日圣言》,明年就没有人送我了。
最难得的是康熙对祂在最后的晚餐过后,直到上苦架的受苦的历程,描述得历历在目。并且,除了对史实有准确的记实描述以外,字里行间竟盈溢着殷殷慕孺之情。
[3]参看《韦罗纳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veronense),ed.L.C.Mohlberg,n.93圣周四“主的晚餐弥撒”献礼经。[4]参看“感恩经第三式”。
做完早餐之后便去菜市场购买80多位员工的午餐和晚餐用菜。为体现公司的人性化,从创业起就规定员工中午和晚上都在公司用餐,十几年来天天如此。如果一段时间这样辛苦还可以,但坚持十几年的时间却太不容易了。
二是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把自己的身体,作为门徒的灵魂食粮,愿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弥撒就是重行耶稣的救世事迹,表达信友的基本信仰。它是天主教的中心礼仪,信友有义务在星期天(主日)参加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