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目光,摆脱现世的事物,在祈祷中把我们转向天主,重新把我们举起来。我们在时辰颂祷一篇赞词中祈求上主守护我们的眼睛,不使它们让表面虚荣、无足轻重的事物进入我们心中。
“共相”就是“理念”,柏拉图是第一个进入共相问题领域的人,他认为世界有理念的世界和可感的(现实)世界的分别是,“理念”是永恒而完美的,而且理念不仅是普遍性而且是实体;而现实中可感的个别事物既不永恒也不完美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常常会遭遇困境,有时很可能会迷失自己,没有能力看清事物,感受不到天主的临在。
这样的一种蜕变,实际上在基督死而复活后已经开始发生,因此这是一种再造;不是宇宙和我们周遭世界的毁灭,而是使每个事物达致真、善、美的圆满。这就是天主圣父、圣子及圣神始终想实现并且正在实现的计划。
默观是天主的目光,是基督对事物的感受,当然也是圣言诵祷前三步的成果。问:最近几位教宗常常邀请信众体验圣言诵祷,这项邀请不仅针对司铎,也针对平信徒。您认为保持圣言诵祷的习惯可以带来哪些成果?
教宗讲解这段福音说:‘我们愿拜见耶稣’(若十二21):这句话同福音中许多话语一样,超越个别情节,表达了某些一般事物,揭露出一个跨越时代及文化的渴望,许多人内心的渴望;他们听説过基督
这两句话均取自圣经,意在提醒我们人不能只靠饼生活,除了饼之外,人的内心还需要某种超越生物学机理的事物。但从另一方面说,它也表明人也应该享有物质生活,因此要求祢今天赏给我们食粮,即日用的食粮。
旅客越来越多地去探索不同事物,直接接触其非凡的一面。
教宗坚信一切事物都能改进,因为造物主天主在祂爱的计划上绝不开倒车,不後悔造了我们。为使我们秉持言行一致的生活态度,教宗钦定为照料受造界祈祷日。
教宗说:以灵性眼光看事物,这些修心养性的地方便成了尘世的基础结构!许多人尤其利用休息时间访问这些地方,在那里停留数日,这绝非出于偶然:感谢天主,灵魂也有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