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适逢2004年艾滋病日,我们整理了张士江神父在2002年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从提纲中可以看出“希望之光”的发端缘起,以及教会对艾滋病的深切关注。
每位基督信徒和整个公民社会都有义务证明,“青年们”在富有繁殖力的爱中“渴望生育子女”,好给自己的社会带来前途:“这是个希望的问题,它有赖于希望,也带来希望”(同上)。
当天是圣灰礼仪日,教宗在四旬期开端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表示上主藉着十字架的死亡把人类从罪恶的奴役中拯救出来,我们也应接受并参与祂的拯救计划,正如圣鲍思高所说的,我们无法坐缆车上天堂。
一个生活正常的人,就会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有目标!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而基督的死而复活就是所有基督信徒的美好未来和永生的希望!
信仰与希望:生活的偶然性,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多变和无常。
我们从遭受地震创伤的受灾同胞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信念和希望。地震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让人难受和窒息,我有时候不想打开电视,因为画面实在让人心碎。
这个世界多一份善念,就多一份希望。而善良给予苦难者的希望不会轻易被摧毁,因为光明的希望带来人们自我的觉醒。同情与共鸣是自然造化最神秘的非凡特质之一,一旦发生作用,往往令人惊奇不已。
12日上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巴西阿帕雷西达的附近,探望了“希望的农庄”中的青年和工作人员。
照亮圣伯多禄广场的圣诞树是希望之光。卡坦扎罗-斯奎拉切教省总主教贝尔托洛内(VicenzoBertolone)向梵蒂冈电台表示:这棵树是由卡坦扎罗地方政府赠送的。银枞树为整个基督宗教是光与希望的标记。
“圣神是基督徒希望的源泉”,“如果教会是一只船,圣神就是推动她的帆,使她在历史的海洋中前行”。教宗方济各12月11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向聚集在保禄六世大厅的信友们论述了“希望”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