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离婚的领洗一方使用此特权再婚时,对象最好是天主教教友;否则需有重要理由,经教区教长免除其婚姻(指与教外人结婚)限制,他才可使用保禄特权,再缔结新婚(法典1147条)。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再婚而使英国天主教会独立于天主教,建成英国国教——圣公会,其中保留了一部分天主教礼仪。1541年法国人让加尔文在瑞士创立了长老会。
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去年八月,教宗在罗马接待一万两千多离婚和再婚的人。对于他们,教宗不是绝罚,而是接纳。他反复说:"(对他们)不会关门!不会关门!
英千里只身在台20年,厮守着对爱人的思念,一直没有再婚。他晚年患了胃溃疡,后又患上肺癌,分外思念家乡和亲人。1967年,他见到一位香港朋友,委托他打听家人的下落。
诚然,自二战以来,世界环境和人性思维的变化日益加大,纯靠(基督)信仰的力量已经无法约束,特别是在性、避孕、离婚、再婚、未婚生育、同性婚姻等方面的变化,政府(和政治人物)总是迎合民心,而教会为了捍卫信仰,
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禄二世、梵蒂冈银行、教廷改革的「阻力」、传闻有同性恋说客(gaylobby)在梵蒂冈内、「婚姻、离婚、再婚」之牧民照顾等,这些都是有关梵蒂冈近期的「热门话题」,事实及揣测性的议题都有触及
到90年代,夫妻的年龄差距也开始拉大,90年代中期丈夫比妻子大10岁的比例,比1987年增加了14.5个百分点,这种大男小女的婚配状况,一般都是男子富裕以后,与原配偶离婚后再婚而形成的。
关於离婚和离婚再婚问题,《爱的喜乐》劝谕重申两届世界主教会议的观点:需要分辨和关注离婚个案,尤其是遭受不义的一方。
在西方国家的理解和接受层面上,这主要是一篇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变化的文章,并涉及到了再婚的离异人士领受圣体的话题。
离婚和再婚也是如此。与许多先进国家一样,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社会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他们希望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