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世俗化的影响和干扰浸入了教会,我们是迎合社会?还是影响社会?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年我在山西插队的时候,迷失了自己,在艰难中我开始祈祷,天主的恩宠让我的生命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借着聆听,我们告诉别人:“你对我很重要。”主教有责任借着聆听表达对司铎的关爱和照顾。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沟通都是单向的。
圣史在这神圣的夜里也对我们说同样的事:耶稣不是一位已经过去的人。他活着,而且活着走在我们前面;他召唤我们跟随生活的他,使我们也找到生命的道路。 “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帮助的人有亿万之多,连政府都感到棘手,我们教会又能做点什么呢?我认为,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身为爱的教会及基督徒,绝不能袖手旁观,推卸责任。
因此,耶稣不只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且更是曾寄居在我们中间的人而天主(若1:14;迦4:4)。
这样的热闹场面,可以与我们中国人的春节相媲美。这是我在罗马过的第三个新年元旦,第一个和第二个怎样度过的,我都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这次回家,我们姐妹三个,还有大姐的同事许老师,同路回无锡。四人上了火车,我迫不及待,要大姐姐打开纸包。大姐说:这是小火车,不算数的。(那时有个小火车站,由徐家汇开往上海站。现在早已没有了。)
修道是来修德行,是来答复天主的召唤,不是来挑剔,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有毛病,而是彼此接纳、相互扶持,一起走圣召之路。
更重要的是,每一所堂区应首先重新从福音起步:组成教友团体一起聆听圣言、分享圣言。这是做一名传教士所必要的条件,为此,吴总主教建议新加坡的三十多所堂区团结起来真正成为一个所有人的教会。
「所有人都想来参加弥撒,连穆斯林也想一睹教宗的风采,想同天主教徒一起参与这如此美丽的礼仪」。然而,加沙地带只有5百名基督徒获得以色列核发的通行证,有机会晋见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