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道成肉身,从自身的经验,他知道身为人是不可能没有挑战的。体验诱惑使耶稣能和我们感同身受。在希腊文中,这里用的是sympathesai(意即:感同身受、同情、怜悯)。
心地善良的霍秉崇便与几位教友商议,看能否跟教友们为他筹些款,但出于种种考虑未能获得一致,“钱”成为了这位青年修道路上的拦路虎。
与祂在一起的安静时光里,感恩、赞美、反思、敬礼、忏悔和施舍,成为了我的生命线。我的灵性生命蒸蒸日上!一开始,什一奉献似乎真的很冒险,尤其是在我已负债累累的情况下。
仁爱传教兄弟会也成立了,他们和修女们一样,都是纯洁真诚的人。1969年德肋撒国际合作者协会成立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以德肋撒嬷嬷为榜样,选择了为穷人服务。
答:他们会使以色列子民陷于罪中,自己也要承担后果(15-16节),因为“我是使他们成圣的上主”。二、献祭牲的条件问6:献给上主的祭牲应具备什么条件?
复活就像光的暴发、像爱的暴发一样,解除了到那时还无法解开的“你要死,你要变化”的结。它开启了存在和生命的新境界,在这个新境界中,物质也因为改变而进入其间,一个新的世界于是出现。
从「新火」点燃的这光,会渐渐消除黑暗,照亮整个参与礼仪的会众,「愿光荣复活的基督,以祂的真光驱散我们心灵的黑暗」[7],也让我们能再一次体验到厄玛乌门徒的经验。
典礼仪式由教务长岳国清神父主持,参加仪式的有学院常务副院长童恒久神父、班主任黄明彬神父、特邀老师朱锦龙神父、灵修陪伴导师段光菊修女、活动指导老师龙定福执事。
他的衣服是光,所以天主是光。“黑夜与白昼一样光明,黑暗无异光明”(参见咏138,12)。进入死亡世界的耶稣带着五伤:他的伤痕,他的痛苦,都变成了威能,都是战胜死亡的爱。
所以在光启社的《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上时常可读到他的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光启社社长姚景星神父最近给他的信中说:“你博学多才,不但科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教会的知识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我十分钦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