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也看到一些我不懂,也不太认同的事,如有人向我介绍一位修女,她穿着花衣裙、带着手环、留着烫过的长发、穿着高跟鞋,除了脸没化妆外,十足是个标准的现代都会的时髦女性。
经过领洗(圣洗圣事),每一个基督徒都蒙召成圣,这是我们本为一体的标记,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圣召,但是,每一个人的形式是不同的。4.什么是神父、修士、修女的圣召?
这种修好的基础是教会本身的性质,因为『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这就是说教会是人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梵二《万民之光教义宪章》,1号)。」
我们是否在尊重原有弥撒圣事礼仪的基础上,把赞美歌唱、祈祷见证融入到弥撒圣祭中,让弥撒圣祭变得轻松愉快而不再死气沉沉呢?
在与一位神父的接触中,发现他天天穿黑衬衣,戴罗马领(同样的几套服装轮换),当时正值酷暑,神父除了负责本堂工作,还要往返二三百里路程去另一个教堂服务(那里的本堂神父病重住院),工作量已经明显超负荷(一天几台弥撒以及各种圣事)
这样的事在今天并非鲜见,前段时间的小悦悦事件,令国人愤慨之余亦羞愧难当。那18个视而不见、默然而去的路人就是你和我,是我们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的缩影。
(15.1)「正因为人类的将来维系于家庭,我认为教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推动家庭的价值、维护家庭的需要,且这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耶稣在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之后,向宗徒们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为自己的朋友舍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了(若15:12-13)。
而小孩子最兴奋的事,则是领受圣诞果。那时的一袋圣诞果,无非是一两块冻米糖,一两个橘子或苹果,几颗花生,今天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无异是天赐美食,足够快乐上几天了。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四旬期将至,本地各堂区积极为领受入门圣事的候洗者作好准备之际,有培育工作者认为,面对近年领洗人数增多,堂区除了要加强措施应对外,更重要的是为新领洗者提供多元培育,打好信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