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进行筹建,其设计为中西合璧型。即外观为中国古典式,内部为西式装饰。采用这种建筑造型设计主要因素,一是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雄伟庄严优美协调,深为叹服。
之后,在太原教区凤朝瑞主教的指令下,1903年春,由本堂江辅仁神父主持,建堂大师李友刚设计并督工,历经三载艰辛,于1905年春竣工。共耗银8310两,建起一座雄伟壮丽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圣堂。
这徽号的设计,使人看到慈悲的神学大全。其实,这徽号取材于早期教会耶稣下降阴府的图像:圣子把失落的灵魂背在肩上;显示出基督的爱,使基督降生成人的奥迹达于圆满,达到救赎的顶峰。
进修班利用周末学习,课程主要包括圣经(旧约、新约)、伦理(基本伦理、婚姻伦理)、信理(基本神学、基督论、教会论、圣三论、圣母论、梵二文献、创造与原罪)、礼仪(圣事神学、礼仪导论、礼仪年、圣事礼仪)、牧职
这就是他的基督身体论。他说:“就如我们在一个身体上有许多肢体,但是每个肢体都有不同的作用。同样,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
因此,观察礼仪之争的切入点在于基督论应该如何被宣讲。
教宗本笃十六世谈到若望保禄二世1984年发布的《论使人得救的痛苦》劝谕如何阐明基督信仰面对无法理喻的疾病及痛苦时的态度。
接着,李保平神父从几个方面讲述《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即教会应该是把复活的主告诉别人;教会应该是向世界开放的教会;教会应该是大公教会,教会的使命是走向世界,走向人们,跟不同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们对话
1953年,他以「圣奥思定教会论的天主子民及家庭」论文,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四年后,再以「圣文德的历史神学」论文,荣获正式大学教授的资格。
在理论上有天主十诫的第一诫(出二十:3;申五:7),并据此,可以下一个定义:凡对任何人或自然物,施与只相称于天主应承受的敬礼,就是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