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祈祷中,在教会的礼仪中,我们就如“登上高山”,面对面地观看耶稣。在祈祷的“高山”上我们会认识到耶稣基督就是天主。祂不仅是我们基督徒的天主,而且是所有人的天主。
在我们每一次祈祷时,参与圣事礼仪时,特别在领受圣体圣事时,主耶稣一次次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聆听我们、欣赏我们、鼓励我们、宽恕我们、圣化我们。
今天的礼仪并未直接讲述这个情节,但引导我们默想其中的叙述:与复活主的相遇改变我们的生命,光照我们的情感、渴望及思想。
答:肋未人因被天主特别选立,专职服务会幕与礼仪事务(参阅户1:47-53),故扎营在会幕四周,并随会幕一起行动(户2:17)。
透过有规律、庄严且合乎礼仪的献祭生活,以色列人不断被提醒:一切属主,时间是圣的,生命是恩赐,人当悔改归主,常怀感恩。《户籍纪》第30章问答一、总纲:什么是许愿与誓言?问1:什么是“许愿”与“发誓”?
答:因为主祭的中心任务是主持圣祭,若过多走动,容易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影响礼仪的庄重性。所以通常主祭只在圣所内和辅礼人员互祝平安。问:那为什么有时主祭也会和部分信友行平安礼?
答:「领主咏」特别伴随圣体圣事的领受,和「进堂咏」、「奉献咏」、「谢主咏」一样,都有特定的礼仪意义。它强调我们此刻正与主耶稣最亲密地结合。
这组大对经是教会的古老传统,是神圣礼仪中的瑰宝,实值得保存和发扬光大。这些对经被纳入弥撒礼仪中,用作十二月十七至廿三日的福音前短句,与晚祷圣母赞主曲的对经互相呼应。
今天中国教会也现代化了:礼仪改革、重视圣经、平信徒积极参与教会活动等,表面上看来和国外基本上一样,梵二公会议上的邀请已经被中国各教区的神长教友们听到、接受、并付诸实施。
来自香港教区、河北邢台教区、拯望会、炼灵中保圣母会、荃湾天佑小学、九龙圣德肋撒堂区、希望之友团体的神长教友,袁引修女在香港的朋友和家乡上海的亲人参加追思礼仪,并送修女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