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引用《圣经》指出,凡不认识基督,却凭著良心行事(参阅:罗二14-15)、向近人行善(参阅:玛廿五3)的人,是天主所喜爱的。
与天主、与近人和好的心,是一颗慷慨的心。在四旬期这个神圣的日子里,这样的“给予”就有了新的意义,因为那并不只是把自己多余的给人,以减轻良心负担,而是真正承担起存在于世上的不幸。
教宗指着义务工作人士说:“注视近人并为他们行善的人,是注视基督并服侍他。
公教理将其定义为“义德,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1807号)。这就是正义。
那就是祂爱我们的方式、祂成为我们近人的方式,就跟那位善心的撒玛黎雅人,成为被丢弃在路边、半死不活者的近人一样(參路十25以下)。
领受恩典的人并非因为他比别人更能干或有功劳:神恩是天主赐予他的礼物,为使他以同样的慷慨和同样的爱,用这礼物为整个团体服务,促进众人利益,以更加贴近人的话说:天主将这种资质、这种神恩赐予某人,不是为了这人本身
经上清楚的警醒我们:弟兄们不要彼此诋毁,诋毁弟兄判断自己弟兄的,就是诋毁法律,判断法律,若是你判断法律,你便不是守法者,而是审判者,只有一位立法者和审判者,就是那拯救人也能消灭人的天主,然而你是谁,你竟敢判断近人
他的伤患必须得到医治,然后再谈其余的一切……教会的司铎必须是仁慈的,对人负责,陪伴人,如同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洗净他的近人,减轻他的痛苦。这是纯正的福音。
不但爱你的亲人近人,而且还要爱你的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照样待别人。人人都彼此相亲相爱,社会还能不和谐吗?
世人的常理往往是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玛5:43)。这种生活态度让自己充满怀恨。怀恨之心对他人其实没有丝毫损害,却使自己身心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