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韩国本土,教友们参与(主日)弥撒的比例为27.2%。身居海外的韩国教友因远离祖国家乡,其进堂参与弥撒的比例一般高于本土,但现实是,在华参与主日弥撒的韩籍教友人数远远低于韩国本土进堂人数。
一个外国传教士把他们毕生青春和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中国教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神父在完成学业之后,有什么理由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教会,在那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呢?
为此,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深信扎根于死而复活的基督信仰,才是我们真正幸福的保证和泉源! 今天,我们愿意和诸位一起分享和探讨以下内容:一.传统文化对幸福的界定和阐明。二.关于对幸福的来源和标准的说明。
先知欧瑟亚论到以色列时说:上主对以色列将如甘露,她将开花如百合,扎根如白杨;她的枝条必要茂盛,她的秀丽就如橄榄树,她的芬芳就如黎巴嫩的馨香(欧14:6-7)。
一、耶稣会的文化适应政策原则(一)文化适应美国耶稣会士邓恩(GeorgeH.Dunne)对于文化适应,有一比较清楚的界定:文化适应,应基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天主是爱,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扎根基督信仰,活出基督的爱来。家庭的爱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当代中国邪教有的是本土原有会道门的沉渣泛起,有的是国外异端教派的渗透传播,也有的是新生邪教的滋生蔓延。
劳动中的现代隐修士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修会团体的出现,即是普通的教友生活满足不了人们扎根于天主内的愿望而产生的,最早可以上溯至二、三世纪的东方隐修者。
这种与道成肉身相反的方向可能是不当的、片面的或具有破坏性的,无论如何,其最终目的总是相同的:他们会竭尽全力,阻挠圣言在一颗坚实的心里降孕;或者,即使圣言已降孕,也不能像种子在土地里那样扎根;再或者,期待结的果实越少越好
六十多年前抗战时期,于枢机在重庆发起了一个宗教徒联谊会,除了道教是本土宗教之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都是国际性的。我们不代表宗教,代表个人,这个组织现在在台湾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