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我们现在的小组长王建君,带领组员,到处献爱心,传福音,她虽然不太会说话宣讲,但她会做,默默的做,教堂的弥撒奉献款是由她收纳的,在礼仪中,她也学会了弹琴伴奏,所以她也是好组长,传教的带头人。
正如四旬期礼仪中多次重复表示的,天主给我们罪人得到宽恕的机会。与穷人分享自己的所有,使我们有机会领受这样的恩赐。此刻我想起那些明白自己的罪恶深重,因此而感觉到远离天主、心有恐惧且几乎不能转面向祂的人。
这是因为在教会的礼仪、祈祷中,在充满活力的信友团体中,我们体验天主的爱,我们感受他的临在,于是我们学习在每天的生活中与他相遇。他先爱了我们,他仍继续这样地先爱我们;因此我们也能以爱还爱。
这个礼仪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我们明白:不是天主需要钱,也不是亡者需要钱。而是教会需要钱。教会是由我们每一个组成的大家庭,需要每个人来维持并发展。
许多教友虽然已经领洗,且也经常参与教会圣事礼仪,可是在生活中却看不到天主的临在,甚至把信仰当成与天主的交易。教会许多神职人员也越来越趋于世俗化,只为追求物质的享乐而没有真正活出圣事的标记。
所以,我们在参与弥撒时不应该如同看电视的观众,而应该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执行礼仪所给我们指定的任务:如读经,歌咏,祈祷等活动。
1989年11月28日,陈柏庐主教在威县赵庄主教府祝圣侯进德司铎为邢台教区主教,成为中国近代教会史上以中文礼仪祝圣主教的第一人。
请听听梵二大公会议的话:“神圣的公会议肯切劝告所有基督信徒,要藉充满天主言语的神圣礼仪,或藉热心阅读,或藉专设的训练班,以及其他受教会司牧批准及督导的,而在我们现代到处盛行的可嘉方法,欣然去接受圣经。
不管是教友还是教外朋友,来到这里就要懂得教会的一些规矩,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的就是你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懂得人家的一些礼仪,然而,晚会现场却有很多演员的举动让人大跌眼镜,自由散漫令主持人无处抓人者有之
北京教区在西什库教堂组织了一个教友提高班,当时王学美想为教会做事,又苦于没有足够的教会知识,于是时年65岁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为期四年的培训,其中有《教会史》、《基本神学》、《伦理神学》、《圣经》、《教会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