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社会的存在物,我们自己人格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如何。如果我们做到了关怀他人,我们就摆脱了自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进入了使我们获得充分自由的爱。
可惜,从中世纪到梵二教友普遍不领圣体,圣体从原来的意义,发展成独立的敬礼,“圣体”被理解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客体存在”,当作了圣殿的“供品”,成为人“膜拜”的对象。
方济是基督的活形象,在贫穷、谦虚方面追随基督,方济认为贫穷是得救成圣的捷径,所以连在俗方济会友也应劳动、简朴生活。
西满的际遇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作为基督信徒,成圣的道路到底该怎样去走?是面对还是逃避?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抗拒和逃避的态度来应对自己厌恶的人、地、事物,极力想过自己的安静生活。
有一位虔敬的基督徒,住在我的对门,我称她为丁姨,在她的帮助和引领下我认识了天主,在我38岁时领洗入了教,成为了天主的儿女。
这非常重要:是成圣路径,那是基督徒的捷径,穷人和边缘人士是主体,一个人如果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这些人奉献,就不会在成圣路上进步。这些人就是上主的临在,他/她们需要上主的助佑。
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汀.韦尔比(JustinWelby)亦预计于明年正式拜访教宗。二人今年先后就任后的几月内已进行了一次非正式会面,预计明年将合力打击人口贩卖活动。
锡安会最后决定要藉由其现任总会长-罗浮宫博物馆馆长贾克‧索尼耶赫(JacquesSauniere),将此一秘密揭露给世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古代女神和「神圣女性」的专家。
《三言两拍》中有篇《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每每读来,都会感慨万千。 回想这么多年,从信仰灵修的角度来说,我们基督徒一生都在和天主建立关系,这是信仰生活的一个主旋律。
天主不但召叫了他所预定的人,而且也使他所召叫的人成义,并使成义的人,分享他的光荣。面对这一切,我们可说什麽呢?若是天主偕同我们,谁能反对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