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与十来位神父早已静候,为神父举行了追思礼仪。段家务唱经班最后用一首《回家吧》,如泣如诉,与敬爱的刘神父作最后告别。刘公恩培神父,字锡侯,圣名若瑟。1912年4月25日,生于任丘段家务热心教友家庭。
随后去唐邱堂口,本堂神父高宝金热情洋溢地介绍3+2堂区管理模式,在培育教友,礼仪服务,社会服务等工作,主教表示很欣慰并肯定工作。
在我们每一次祈祷时,参与圣事礼仪时,特别在领受圣体圣事时,主耶稣一次次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聆听我们、欣赏我们、鼓励我们、宽恕我们、圣化我们。
梵二后为推动礼仪(译名)本地化(暨中国化),地方教会将其译为【安德】。安德是主选召的十二位使徒(宗徒)之一,其庆日在每年的11月30日。其故事请阅读当日的《日课》简介。
1970年,梵二礼仪革新又将碧岳十一世的弥撒经文加以改编,如同主日一样有三套圣经选读,分别在甲乙丙三年轮流使用。
原来这位非裔神父是利用暑假的时间,飞到海滨小镇的堂区从事勤工俭学的,代理堂区主任主持堂区的假日接待和礼仪圣事,这是他第三次来该镇从事假日牧灵服务。看到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参与弥撒,令我非常惊喜!
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起,就使用“Sýnodus”说明在各级(教区、省区或地区、宗主教区,以及普世教会)召开的教会会议,依照天主圣言和聆听圣神,一起对教义、礼仪、法典和牧灵的问题进行分辨。
在礼仪经文和教会文件的用字遣词方面,则要提升其包容性。执事和司铎培育执事「蒙召为天主子民服务,亲切关怀人们,接纳并聆听所有的人」。为此,大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为此在弥撒大祭中,先举行圣道礼仪,再举行圣体祭献。教会如此安排,因为她知道:没有天主的圣言,我们的信仰便无根据;没有圣体神粮,我们的信仰便是空泛的,理论的,无生命的。
1650年,卫匡国作为中国教区的特派员返回梵蒂冈,为中国礼仪辩护,返回欧洲的航程又花了四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