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天主,也感谢修会长上,让我今生有此机会读神学。
郑板桥的这首诗一直不能让我完全领略其中之意,直到今天,透过这首诗,才让我更深层次的完全明白,民间的“一枝一叶”细小的事情都无一不在天主的关爱之下,让我深深感受到天主的临在,感受到天主的大爱。
参与弥撒的教友带着已故亲人的照片,在神圣的礼仪中再次体验天主的无限仁慈,领悟生者在天主内的获得的恩宠,珍惜天主赏赐的每一天,在信仰内不断完善生命的圆满,也明了亡者在天主内生命的延续,使亡者灵魂在天主内永远安息
旧约中先知们邀请以色列人离开偶像、不正当和不道德的行为,而回归天主的仁慈和救赎。圣经有关皈依的训令启示了天人关系中的三件事实:1)罪恶的人类与天主疏离,深切地需要与父复合。
天主给了人理性,透过它我们可以认知这个世界基于理性的架构。同样,天主也给了人信仰,这就是为什么基督信仰要求且推动(自然)科学。有了信仰,我们才能认识对理性而言并不明显、超乎理性但却同样真实的事物。
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教宗重申只有基督可以给我们「成为天主子女的尊严和力量。」 向子女述说天主真理的声音,是每位基督徒父母艰巨和崇高的任务。
避静是回到自己心灵深处,进到天主里面,与天主一起反观自己的生命,细看自己的灵性生命、真理生命、福传使命的状况,在圣神内协同圣神努力调节、削弱、致死老我生命,使心思更新、情感净化、意志折服;被圣神柔软,被圣神顺服
若翰王荩主教是属于天主的人,天主所喜爱的人,天主的好仆人,教友敬爱的好牧人。他一生藉着天主的爱,背着十字架,跟随耶稣历尽风风雨雨,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天主。
按其逻辑推断,似乎谁越穷就越光荣,谁穷,天主才会喜欢谁,这种把“贫穷”和“神贫”混为一谈的错误观念不予以更正,对于树立教友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对于光荣天主光荣教会以及福传都是十分不利的。
两国交战,都想打败对方取得胜利,因此双方都在虔诚祈祷,天主该保佑哪一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