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及“缺乏自由的坐监者,他们每日除了严峻的徒刑之外,更体验到感情上的空虚,受到种种强加的限制,在不少情况下甚至不受到尊重”(诏书10)。
1934年3月的《龙沙公教月刊》悼念英贺福一文写到:英贺福聘请良好教师,购置完全设备,限制学生人数,在体育、群育和德育方面,力谋学生的幸福,发展他们整个的人格。使学生道德能修,学问精进。
何光沪:宗教讲的,主要是要对欲望有所限制。你说的两种欲望,意思完全不一样。你让我想到黑格尔说的恶作为动力,欲望是一种动力。但是他的话有更深的意思。人总有一种往前走的愿望,或者是你说的欲望。
虽然有不少宗教对教徒的离开有严格限制,但根据联合国的《人权公约》,人是有选择宗教、或选择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如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所写的:「如果人类的社会建立于暴力之上,则其社会根本无人道可言,因它势必限制并束缚人民的自由,而非帮助鼓励人民步向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注17)。
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你爱看戏,他爱打球,应尽可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方便,而不应限制。感情的需要以爱为中心,诚挚、热烈、持久的爱,会使对方得到最大的满足。
在我敬绘的所有圣像作品中,大多是圣堂或教会团体特定的,在敬绘过程中很自然多少会受到一些要求和限制的影响,唯有自己只为自己的祈祷而敬绘的圣像时,才能真正地、完全地交托自己,所以这类圣像作品也常常令我自己都感到惊喜
基督新教认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参阅《歌罗西书》2:9),一切有形的雕塑,都会限制信徒对基督丰满性的认识和想象。
他一摸脉,不仅能知道病人疾病症结之所在,还能知晓该病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甚至连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或纷争情况也略知一二;一个精通医术的普通的凡人,仅凭脉象就能知晓人的精神面貌和肉体状况,又何况不受限制的灵性之体的鬼神
(18)这各种限制应让我们更明白到,耶稣向我们要求的共融是何等严格。这是按圣统的共融,是基于对不同角色和职务的了解,并藉在感恩经提及教宗和教区主教,来不断加以肯定的。